第六百四十三章 伤痛-《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欧拉大神的说法就是最广为流传的哥德巴赫猜想。严格点可以称作“强哥德巴赫猜想”,也叫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。
    “费了好大劲才争取来的,”希尔伯特感叹道,“三年前,诺特就受克莱因主任之邀来到了哥廷根。我当时很想给她安排一个教职,但被哲学教授会议上的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驳回了。”
    “两位请坐吧,”普朗克挤出笑容,然后说,“我现在明白了,只有当一个人在自己身上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时,这种苦难才产生痛苦。而且失去了才知道,我以往过低评价了卡尔(战争中死去的儿子)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(记得小时候上课时老师说证明1+1就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,就是最厉害的数学家。那时候老纳闷了,这有什么好证的?
    有强自然有弱,“弱哥德巴赫猜想”就是:任一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。
    两人就这么轮流蹬着自行车,骑向科学院。
    “观测日食?”李谕说,“我见到了爱丁顿本人,他对这次考察准备得非常充分。”
    普朗克最终拿到了1918年也就是去年补发的诺奖,今年的则会颁发给斯塔克。
    艾米·诺特话不多,性格有点内敛,在一个基本全是男性的校园里,她只能如此。
    “教授怎么了?”李谕问。
    李谕问道:“今天的讲座是什么内容?”
    艾米·诺特和外尔也表现得很期待。
    李谕感叹道:“在中国的古语中,中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,请教授节哀。”
    李谕没有在哥廷根停留过久,两天后继续前往了柏林。
    爱因斯坦说:“两年前普朗克教授的女儿难产而死,已经让他心如刀绞;去年他的小儿子在战争中负伤死去,对他的打击非常大。”
    希尔伯特苦涩说:“要是马克继续贬值下去,我们连香肠都吃不上了。”
    这个节骨眼上,自己不能倒下。
    希尔伯特愣一愣,“我可不想做这样的预言。”
    “我怎么能与居里女士相提并论。”艾米·诺特谦虚道。
    “能锻炼身体真是太好了,”李谕笑道,然后问,“普朗克教授在吗?”
    爱因斯坦自信道:“当然可以,上车吧!”
    艾米·诺特崇拜地说:“院士先生,见到您太荣幸了!”
    李谕说:“哥廷根很开放嘛,已经允许女讲师的存在。”
    “布朗先生的成果非常重要。时隔多年,我又看到了美妙的公理方法,而非弹道的计算图。我相信,凡服从于科学思维的一切知识,只要准备发展成一门理论,就必然要受公理方法的支配,受数学的支配。”
    “走吧,一起去听听有什么新鲜东西。我希望四年后,哥廷根的数学依旧没有落后,”希尔伯特吸了一口烟斗,又说,“对了,这位就是李谕先生。”
    至于李谕的打算,只能暂时往后延延,反正也不着急。
    诺奖委员会选普朗克与斯塔克非常有代表性,他们一个是理论物理学家,一个是实验物理学家。
    斯塔克这人和莱纳德一样,非常不喜欢理论,也不喜欢搞理论的人,同时非常反犹。
    dengbi.net      dmxsw.com      qqxsw.com      yifan.net
    shuyue.net      epzw.net      qqwxw.com      xsguan.com
    xs007.com      zhuike.net      readw.com      23zw.cc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