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5 脱身-《迫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几天,进行的都是进一步的洗脑。

    大体的流程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上午,一般都是李哥或者梅姐开始讲课。

    讲的都是他们的组织构成,怎么发展下线,怎么运用自己的关系网等等。

    讲完这些,就是例行地给我们许诺各种项目的远大前景。

    各种吹牛。

    各种忽悠。

    各种云山雾罩。

    不切实际。

    但下面的人进入了这种语境,一个个都是如痴如醉。

    思维完全被几个骗子左右。

    下午,则是我们这些人分别上台,进行学习汇报。

    讲述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。

    还要回答一些问题。

    在我演技的帮助下,我都完成得很好。

   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。

    我刚来的时候,我能感觉到,我身边总有人在暗暗看着我。

    不让我有单独离开的机会。

    也不让我和除了金兰之外的人多交流。

    这自然因为我是新人,他们对我不够放心。

    但过了几天,我发现对我的监视明显减少。

    也不限制我和其他学员的交流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然后,在我进来的第四天。

    这天李哥并没有讲课。

    而是开始一个一个地发手机。

    然后告诉我们,现在可以做业务了。

    第一笔业务,就是发展下线。

    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发财。

    但李哥特别强调。

    虽然我们的项目是这么的优秀,机会是这么的珍贵。

    但外界人由于自身的学识有限,眼界不宽。

    所以对他们这个行业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解。

    因此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是来做项目。

    这些人往往不会来的。

    他们不来,不是我们的损失,而是他们的损失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要与这辈子唯一发财的机会失之交臂了。

    但他们都是我们的亲朋好友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愚昧。

    要耐心。

    我们项目的好,电话里说不清的。

    因为你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。

    但是把人喊到这里来,听张大师,听梅姐,听李哥好好介绍。

    他们一定会恍然大悟的。

    所以在联系的时候,要有策略。

    比如说“这里有好的发展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有称心如意的好工作。”

    “工作还不累。不信你就过来试试先干看看,不挣钱你再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有适合你的岗位。”

    或者不说工作的事,就说“这里风景好,过来玩几天。”

    总是千方百计,把人弄来这行。

    这当然不是骗人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策略。

    那些人刚开始可能会不理解。

    会骂,会闹。

    但相信以后,当他们发了财,会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的。

    李哥说完,大家开始打电话。

    一个一个地打。

    一个人打电话的时候,边上的人都要保持沉默。

    而李哥则会拿一个写字板。

    根据对方的回答,现场写出提示。

    指挥打电话的内容。

    这些人被洗脑了好几天。

    现在一个个都按照李哥的吩咐。

    打给自己的朋友,打给自己的同学,打给自己的亲戚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我又明白了为什么传肖组织喜欢找大学生的原因了。

    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庞大的关系网。

    大学同学、高中同学、初中同学、小学同学……往往都能联系上。

    于是这些人,或是出于好心,真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,极力怂恿身边人来加入这项伟大的事业。

    或者是包藏祸心,只是把自己的那些亲朋好友,当做成功路上踏在脚下的台阶。

    或者此时已经完全被骗子忽悠得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犹如一个人形的机器。

    骗子怎么指挥,就怎么跟着操作。

    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打了出去。

    因为是开着免提的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能听到电话那边人的回答。

    用李哥的话说,一人打电话,其余的人旁听。

    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现场培训教学。

    可以学习经验,总结套路,找出自身的不足。

    当这边的人放出一个个看似美味的诱饵时,那边接电话的人反应各有不同。

    有的一听就心动了,表示会尽快赶过来。

    有的犹犹豫豫,然后在李哥的题板指导下,打电话的人巧舌如簧。

    终于让对方同意过来看看。

    还有的听了这顿忽悠,不为所动,表示我没兴趣,直接就挂了电话。

    有的说,你们这是传销吧?我平时也看报纸,你们骗不了我,挂了电话。

    还有的人,刚接电话,没等这边开始忽悠呢,直接说了一句“我没钱”,挂了电话。

    原来这是把打电话的人当成借钱的了。

    最有意思的是那个之前埋怨伙食不好的小哥。

    他给自己的一个同学打了电话。

    说了一通自己这边有一个好工作,动员那个同学过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